1月5日上午,湖南省考古學會長沙窯研究會會長李效偉在長沙市博物館舉行“南青北白長沙彩——長沙窯的新定位”講座,認為長沙窯、浙江越窯、河北邢窯是唐代并駕齊驅的三大民窯。
據了解,唐代陶瓷在前朝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出以浙江越窯青瓷、河北邢窯白瓷為代表的“南青北白”局面。20世紀50年代以來,隨著考古發現與研究的深入,尤其是沉沒在印尼的黑石號打撈出后,青瓷、白瓷之外,瑰麗的彩瓷窯長沙窯備受關注。2012年4月,長沙窯研究會邀請中國陶瓷學會、中國美術史研究專家在長沙召開專題研討會,對長沙窯進行重新定位,提出“南青北白長沙彩”的觀點,得到與會專家的肯定。
李效偉表示,隨著對長沙窯研究的深入,一些傳統觀點被顛覆。過去說長沙窯的燒造溫度達不到1200度,是介于陶、瓷之間的炻瓷,現在認為,長沙窯紅、綠、藍等顏色釉的燒造溫度都超過了1200度,燒出來的就是瓷?!伴L沙窯創燒銅紅釉,填補世界陶瓷史空白;共有13種色釉,是中國彩瓷集大成者;開釉下彩繪寫意畫先河,并首將詩文書法搬上瓷器?!崩钚フf,這些都為“南青北白長沙彩”的命題提供了佐證。(湖南日報記者 李國斌 通訊員 劉晴賢)
本文標簽: 陶瓷,紅瓷,中國紅瓷器